2025年10月17日下午,国家级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景辉教授,应邀莅临我院做客仰山法律与社会名家讲堂,为法学专业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什么是法律人?》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法社学院院长邵培樟教授主持,并特邀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张帆作为与谈嘉宾。法社学院副院长梁美英、法律系主任陈昱以及150余名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邵培樟院长首先对陈景辉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陈景辉教授在法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学术贡献,指出本次讲座将为学院法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思想启迪。
随后,陈景辉教授从“法律人”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层层剖析大学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他指出,法学院的目标不仅是传授法律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形成“像法律人一样思考”的思维方式。陈景辉教授强调,法律人不仅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更是承担着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判断任务的重要角色,其判断直接影响他人的重大利害关系,因此必须超越个人偏好,严格依据法律做出专业判断。
在探讨“法学教育是否必要”这一问题时,陈景辉教授指出,对“法律”的理解,应远不止于其字面含义,而更在于理解其背后的“体系性观念”。他深入阐释了法律体系的形式结构与实质体系,是如何共同构成法律的完整意义的。他指出,这是法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区分法律“内行”与“外行”的关键。陈景辉教授进一步强调,法律人必须恪守“教义学观念”,即忠实于现行有效的实在法体系,不以个人意志挑战法律权威。与此同时,他也提醒,法律人在专业判断中需警惕“专横可能”,并强调了职业伦理的重要性,为整个法律体系的道德吸引力负责。
在与谈环节,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张帆副教授对陈景辉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与延伸探讨。他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就法律体系性的实践应用、法律人思维的形成等话题与陈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在场师生的思考。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法律实践,充分展现了陈景辉教授深厚的法学功底与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现场气氛活跃。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法学本质、法律人使命的深入思考,对推动我院法学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
(撰稿:陈昱;终审:邵培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