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慈善与生命:中西互视与中国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我院社会工作系徐冬老师受邀参会,并担任本次研讨会的外方现场口译工作。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麻风病隔离防疫史料整理与研究(1368—1978)”课题组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日本东洋大学、韩国信韩大学等70余位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举。

照片1:大会现场合影
11月1日,会议在庄严的开幕式上拉开帷幕。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委会会长周秋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名誉会长圣辉长老,韩国信韩大学教授、韩国社会福利历史学会会长林元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陶水木教授等嘉宾莅临现场并致欢迎辞。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日本社会事业史学会会长金子光一通过视频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并围绕“慈善与生命”主题分享其学术见解。林元善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日韩三国社会事业史学会(慈善史研究会)自2024年5月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的紧密交流,并诚挚邀请中方学者参与年底在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大会,以期共同展望三国在社会福祉研究领域持续深化合作的美好前景。

照片2: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委会会长周秋光致辞

照片3:韩国信韩大学教授、韩国社会福利历史学会会长林元善致辞
开幕式后,周秋光教授与韩国信韩大学郑美淑博士分别以“当代中华慈善文化的发展与挑战”和“残疾人居住设施的制度化过程与个人运营设施制度地位的变迁”为题,与六位学者共同呈现了八场精彩的主旨报告。随后,与会代表围绕慈善思想文化、医疗慈善、传统善会善堂、市镇慈善、慈善人物、红十字会、宗教慈善、抗战前后慈善、当代慈善福利、慈善空间网络等十大主题,在三个分会场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分组讨论。
徐冬老师以评议人身份参与了“传统善会善堂”主题的小组讨论,并在第一组第三场作了题为“民初江南传统善堂转型与秦润卿慈善公益事业的相关研究”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慈善事业不仅需要“善意”,更需“智慧”引领;公益组织在追求专业化的进程中,亦应扎根于本土文化,融合传统慈善精神与现代公益理念。报告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与深度交流。

照片4:讨论会场(右三为徐冬老师在现场做评议)

照片5:闭幕式上与主办方合影(右二为徐冬老师)
应主办方邀请,徐冬老师还同时承担了本次研讨会的外方现场口译任务,其专业素养与出色表现赢得了负责单位的高度认可。这也是继今年9月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之后,徐冬老师再度应邀为外宾提供翻译支持,彰显其在国际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会后,徐冬老师表示,非常荣幸能参与这一高规格的国际学术盛会,期待以东亚儒家文化圈为共同视域,依托我校学科优势,进一步推动我院在慈善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拓展与提升。(撰稿:徐冬;终审:邵培樟)